进入位于重庆主城区东部的创协新园区,你可以看到被明月湖环抱的国内外著名大学:北京理工大学、上海交通大学、新加坡国立大学……在一年内,已有30所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科研院所设在这里。虽然还在建设中,但已经建成了30多个创新平台,聚集了800多名科研人员,部分科研成果已进入产业化阶段。
“我们抓住重庆雄厚的产业实力,结合自身优势学科,灵活引进数百名科研人才到重庆开展项目研究,创造了汽车毫米波雷达等一批前沿项目。”两江协同创新园区负责人王飞告诉记者,为了打造创新生态系统,目前,两江协同创新园区已经推动包括在内的10多家企业与入驻高校实现产学研合作;入驻高校完成科技成果转化100项,申报发明专利400项。
继续深化平台建设,正成为重庆吸引人才、发展产业的“法宝”。重庆市委组织部部长肖峰表示,近年来,北京大学、清华大学等77所高校在重庆部署了高端研发机构,有效地促进了高层次人才的积累。三年来,重庆新增人才36万人,新增高水平人才1772人。人才是吸引人的,而且必须很好地利用人才。为了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为“人才”,重庆已经启动了“重庆人才服务卡”,它提供了17个服务保证,如减税,儿童入学,医疗、度假和休养,以及免费,低息贷款“人才”,来帮助解决融资问题的创新和创业精神。
为打造全生命周期的企业服务链,重庆不少地方也着力“抓住”企业和人才的“痛点”。过去,初创企业缺乏中试平台等综合服务平台,影响了科研成果的转化。公司曾因缺乏中试平台而未能推出光学传感器等多项产品,错失了发展机会。